分場主題:如何持續提升物流經營管理水準,成功因應未來的挑戰?
會議時間:98年11月5日
會議地點:基泰商務中心四禧廳
與會貴賓:(依機構首字筆劃排序)
中華民國物流協會 王祥芝理事長(主持人)
中華民國物流協會 鍾榮欽秘書長
工研院辨識及安全科技中心 許敦年副組長
中保物流(股)公司 張銘棟協理
中華民國經濟部商業司八科 陳秘順科長
世邦國際物流(股)公司 黃達雄總經理
世聯倉運(股)公司 黃仁安董事長
好好國際物流(股)公司 陳明華副理
百及物流(股)公司 林章清董事長
東源物流事業(股)公司 陳逸峰經理
環緯(股)公司 楊旭平常務董事
物流協會王理事長引言
台灣的物流產業從篳路藍縷發展至今,但是直到現在物流業者仍存在著若干的瓶頸,就整個流通層面來講,物流業一直扮演著流通業幕後英雄的角色,但是充滿了許多的困難要去突破!在此2009的年尾,展望2010年的前景,物流協會藉由圓桌交流會的舉辦,召集各位物流業界的先進,希望各位針對我們各場的議題,暢所欲言地為協會及整個物流業界提供寶貴的意見!
議題一
面對政府將和大陸簽訂ECFA協議、陸資來台及兩岸直航將對我國物流業者帶來何種商機與衝擊?
世聯 黃董事長:兩岸的ECFA的簽署後面臨的市場不確定性太大,但是怕大陸方面會在策略上多所刁難?即便是簽署之後貨的來源可能會被大陸大型物流公司掌控!
百及 林董事長:面對政府將和對岸簽訂ECFA、陸資來台、兩岸直航,這都是大勢所趨的方向,但是政府在一系列的政策之下要如何保護現有業者的利益與生存?我們認為以上議題對國內的刺激並不會過大,最主要的是我們如何將內需市場做大?
東源 陳經理:我們認為國內的內需市場已經接近飽和,而且國內的物流業者的資本額並不屬於大資本額的投資,面對大陸許多大資本額的國際物流公司,已經虎視眈眈地準備進入台灣市場大肆併購,面對當前的局面,我們無法預期上述議題能為我們帶來哪些好處?相對的卻讓我們在未來的投資上更加充滿著不確定性!
中保 張協理:ECFA的簽訂雖然是擋不住的潮流,但是我們覺得目前仍看不見其簽訂之後對產業的前景利益,至於其它兩項,我們希望能了解政府如何提供更優惠的措施或行銷手法來刺激內需市場?
好好 陳副理:針對此項議題,我們認為ECFA簽訂之後將是對台商帶來一個較為平等的對待,畢竟台商已經在兩岸打拼這麼多年,一直未獲得過對岸平等的對待!但是我們也憂心屆時如果大陸業者都進入台灣的話,將會連動到台灣目前失業率的成長。
環緯 楊常務董事:ECFA固然有其需要性與期待性,但是接踵而來的將是大陸許多大型企業可長驅直入台灣市場,開放已經是不可擋的,但是在開放之餘政府應鄭重思考如何對弱勢產業進行保護!
議題二
承上題,面對如此衝擊與不確定性,政府是否應該提供誘因,讓業者能在此環境中生存?
百及 林董事長:我們可以看到日本及韓國的政府,對其物流產業是如何的給予保護及優惠,政府是否能針對海外的台商提供包含租稅減免、自由貿易港區設置等相關的誘因,讓台商能將資金回流並刺激內需市場?這些項目我們至今少有聽聞政府的作為!
東源 陳經理:現在我們每賺的100元當中有25元是要繳給政府,然而政府對國際物流業者有提供優惠,對國內業者卻不見得有如此優惠,我們除了盡到應盡的納稅義務之外,希望政府能夠提供更多的優惠或者是產業的獎勵辦法,畢竟現在的市場獲利短期內不見得會好轉。
中保 張協理:台灣有許多自由貿易港區及物流園區,但是大陸沿海台商並不一定知道!政府如何在國際的行銷布局上,大力推銷台灣的自由貿易港區及物流園區,並且如何讓大陸沿岸的台商回流到台灣來?如果每個物流園區或自由貿易港有100家廠商回流,那整個台灣將有多少台商回流?並將可以創造多少的就業機會與內需市場出現?但是怕我們沒有專業的人員來管理或支援這些自由貿易港區或物流園區?
議題三
除政府提供誘因之外,我們的產業如何自我提升?
東源 陳經理:我們一直致力於新客戶的開發,並導入新型態的服務方式以及新型態商品的思維,並在資訊及品質方面不斷地更新與吸收,我們認為只有從自身的產業提升才能面對如此惡劣的競爭環境!
世邦 黃總經理:面對當今的局勢,我們自認是物流業界的新兵,我們嘗試針對不同的客戶,提供不同的客制化服務內容。我們也學習以日本豐田汽車那種零庫存的概念來做管理,可以在金流的方面節省很多成本。
好好 陳副理:台灣現在的物流公司登記有案的有三萬多家,但是其中有將近百分之二十的商號只有一部車在跑,產業的運作型態不斷的在改變,如何將較為弱勢的產業(經過市場的淘汰機制)整合、升級?將是未來整個產業能否提升的關鍵。
環緯 楊常務董事:我們公司物流部門的營業額逐年下降,因此將商業模式轉型為朝商流方向改變,因為市場通路環境整個成熟度提升了,我們的商業模式、作業流程、員工做事態度都必須要改變,如果我們還像二十年前一樣,那我們只會愈做愈辛苦!我們公司自從商業模式轉變之後,一樣的成本下我們的獲利卻大大的提升許多!
議題四
面對當前高度的競爭,現今物流業所面臨經營上的困境為何?
世聯 黃董事長:現今的環境當中業者的生存愈來愈悲觀,內需市場本來就很小,現在的規模愈做愈萎縮,政府好像也幫不上什麼忙!貨的來源現在也愈來愈欠缺。
百及 林董事長:現在很多廠商在避免資源閒置的情況下,即使賠錢也在做,因為少賠為賺,反正倉庫閒著也是閒著,很多廠商都是用惡性競爭方式在做。
東源 陳經理:國內的內需市場已經到達飽和點,我們對於設備及軟體的投資較為卻步,而且政府對於相關法令規定上總是限制很多!
世邦 黃總經理:國際物流業者因為貨源掌握在其手中,所以嚴重威脅國內業者的生存,這也是現今國內業者的痛處!
中保 張協理:現在的供給面大於需求面,在需求面少的情況之下變成好像只有靠惡性競爭才能存活下來。而且政府在物流這個領域給的助力非常的少,甚至有時我們感覺到的是阻力!而且現在真正願意投入物流這個業界的廠商愈來愈少,如果政府再不介入輔導,放任環境持續惡化下去,可能最後連一板0.5元的利潤我們還是得做!
好好 陳副理:面對同業的處境我們也心有戚戚焉,有些時候我們配合政府政策規劃自由貿易港區,但是經濟規模不足或者需求不到時,其設立反倒淪為為了應付政府政策的地步。而且大陸的政令有時我們無法完全掌握,很多時候充滿著風險!物流業的型態或許會產生某種程度的化學變化!
環緯 楊常務董事:我們同意世聯黃董對於政府對業者幫不上忙的看法,但是我們並不會因此就看壞這個市場,因為我們自己商業模式的轉變,所以我們的獲利能力並沒有衰退,而且還逆勢成長!現在的市場仍有,但型態已經在改變,台灣的市場我們認為沒有通路就沒有未來,但是企業在商業模式轉變的當中一定會非常辛苦,如果能堅持下去,我們相信未來還是有很寬很遠的路可走!
議題五
同業間的惡性競爭一直存在著,我們可以運用何種策略降低這樣的負面傷害?
世聯 黃董事長:大家需要群策群力,在市場上做資源的整合及有效的分配!
百及 林董事長:物流業的合作發展在過去幾年也經常被提出來討論,外商現在陸陸續續進入台灣,尤其國際標都不會找台灣廠商來標,國內廠商的生存空間遭到壓縮,所以國內中小型物流業者勢必整合!
世邦 黃總經理:我們運用和同業策略聯盟方式,這樣的方式可以讓彼此都有利潤空間,避免因為低價競爭而讓彼此毫無利潤!
中保 張協理:和同業間都會運用策略聯盟的方式合作,但是前提必需是開誠佈公的心態,因為很多的合作方式如果無法開誠佈公來做,對於彼此的商譽及誠信都是影響!
好好 陳副理:策略聯盟雖有降低成本的好處,但是其服務品質我們卻無法掌握,可是在現今資金規模無法增加的情況下,只能這樣子去控制我們所可能面對的風險!
環緯 楊常務董事:資本市場的體質我們認為合縱連橫的可能性不大,我們覺得市場可能會經過物競天擇的過程之後,重新洗牌!
物流協會 王理事長結語
以前德記洋行是非常強大的代理商,但它從未重視物流這個領域,因此,在WTO開放之後失去了他們的舞台。我們可以發現,再強大的商流如果沒有物流的輔助,也會兵敗如山倒!物流業經過這幾年的經營有心酸也有很多感觸,在聽完業者的心聲後我們也聽聽官研兩界的看法。
工研院 許副組長:
早期我們在從事物流研究的時候,許多人還不瞭解物流的作業內容,我們發現物流就等同於商流活動,是一體兩面的事情!我們現在在思考的是物流不完全等於Logistics,我們認為所有支援商流的實體活動就稱為物流!政府這邊應該深入業界好好了解業者的需求,而物流業者也得朝多元型態方向經營,對於貨源不足的部分我們建議業者能整合服務,不只要橫向整合也要向上和向下垂直整合,也只有藉此才能為內需不足的市場掌握更多的貨源,也希望政府能多支持國內業者發展成為國際物流中心!
商業司 陳科長:
今天在聽過現場各位物流業界先進的發言後,感覺現行政府在國際物流事業的獎勵辦法上,所訂定的門檻或許有些偏高,以至於令各位業者望之卻步。而今天與會業者也有提及為何製造業在現行稅額上與物流業的稅額有些差異,那是因為時空背景的不同,因為當初政府產業促進條例中對製造業提供了獎勵辦法;至於也有業者提到日本與韓國政府對於其本國物流業者,不論是在租稅制度或是土地承租優惠上之不同。其實我們在看其它國家的案例時往往只看到表面,或許他們的某些制度上看起來算是優惠,但是他們也有其它我們所不知道的法令與條款,現今我們的物流業應該將焦點放在我們要如何將產業做大做強之後,透過整案輸出的方式讓產業可以持續不斷的升級!另外對於現行賦稅制度複雜化的問題,並不是單一家廠商或商業司單方面的請願即可成功,若國內業者有許多相關的案例,不妨請由多家廠商將統計資料一一彙集,透過物流協會轉由商業司這邊寫說帖給財政部陳情!
紀錄:醒吾技術學院全球運籌管理研究所 研究生 邵旭加&李杰鴻
專案經理:姜亦慧
網站編輯:湯雅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