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期-中華民國物流協會第三期電子會訊  /2009-07出版  



建立台商大陸物流外包制度

 

 

        現代供需鏈與物流息息相關,由這兩種產業鏈衍生出來的配套行業及服務亦日趨增多,如物流工作外包。過去貨代運輸與航運業內多著重廣攬貨源,而激烈的市場競爭更催使服務價格降低求存,以致利潤空間越來越狹窄,這樣物流業內的服務素質及操作人員水準只能‘將貨就價’,於是形成服務不規範,資源運用錯配、績效偏低,甚至演化成企業採購與物流供應商之間的非法利益賄賂等授受行為,形成惡性循環,近年不少地區公私營大機構均查獲嚴重鉅額貪污案件就是鮮活的例子。到底外包工程需要如何有效發揮其功能及回報,我們可作下列的前期探討 :

 

 


(一) 採購商與供應商的關系及各自業務、市場定位
(二) 客戶及市場需求鏈與物流服務供應鏈的銜接與聯盟
(三) 人本素質

 

 

 

一. 採購商與供應商的關系及各自業務、市場定位

 

        近年,大陸的製造業對其他歐美國家的製造業產生了很大衝擊,這反映出競爭已是全球化的趨勢。那麼有矛盾,有衝突,有執拗是正常的,也帶來了連綿不絕的貿易戰,眾多的製造企業再也不能倚賴過去的勞動力、土地資源的低廉成本作後盾,相反在逆境背後,積極調整企業的市場定位,創新企業的生存環境,提高產品的質量和安全系數,研發新品代替仿冒,增加企業附加值,同時在管理上、下游也要密切跟上去;保証企業內關鍵業務人員的操守、誠信與待遇平衡,建立有效的監管基制。而在鏈條中跟相關行業服務供應商的合作關係,也要取得平衡,加強溝通協商,放下‘價低者得’的規條,明確服務的提供合乎需求到位,流程配置合理適當,增加相互監控的力度,上述種種措施都可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各方的經濟效益,使得夥伴合作關係保持穩定。

 

        一個普通貨代公司的能力勢難與提供專業產品服務的物流運輸商競爭,例:普通的貨運代理人是無法負擔高科技電子產品供應鏈企業的物流運輸;食品運輸商不可能涉足於服裝物流業;專職的農業物流經營者只可涉足於生態及第一產業內 ;化工原料的航運商亦不可能兼顧一般的散雜貨運輸業務等。所以,企業在蒒選第3方物流服務供應商時,本身的產品及市場定位,分銷管道,配運要求,專業技朮,操作守則,物流營運的標準等,是制定其選擇物流供應商的基本準則;而服務商的儲運能力或裝備,服務層次的高低,知識提供的價值,人才技術的規模,網絡範圍的縱橫度,專業水準的普及性,以至整體服務提供的素質等等,是否與企業要求相吻合亦必須逐一仔細分析考慮。

 

 

 

二. 客戶及市場需求鏈與物流服務供應鏈的銜接和聯盟

 

       跨國物流企業的區域性強勢與地方物流商的個別專注服務是不可能互相比併。便宜的價格只可支撐一般標準化的服務,專業化的附加值服務則須具備人才與資金的投入,才可體現其高水準的服務素質。第3方物流服務提供者亦應審慎定位,因應鏈條內客戶的特質需求而開拓專項服務,避免直接強攻任何一種產品的物流市場。

 

        環球通訊網絡不斷高速發展,研發及製造業等資訊,知識的獲取與共用管道日益壯大,唯有突破過去的封閉局面,才是出路。近年航運業的運輸價格持續上揚,燃油、匯率價格不斷攀升,勞動成本的日益上調,正好切實反映了整個產業鏈的不平衡狀態。在過去十年間,物流商,運輸商,倉儲業,航運界都採取不同點的結盟方式,合組策略夥伴,制訂相同的戰略措施,目的無非搶佔市場份額,好為提昇日後的多元化服務和設定與供應鏈的全球一體化作好準備。

 

        總結而言,近年國外連串的反傾銷調查與活動,和產品製造及運輸安全問題的湧現,就是一種警示資訊。面對當今全球貿易一體化的現實,不管是銷售,製造生產企業及相關行業,都要面臨各種各樣的經濟危機,政治風險,能源緊絀,市場特變以至不可抗禦的氣候環境變遷等問題。要在嚴峻的營商險境中立足求存,殊非易事。因此,客戶、製造商與物流商三者應盡早在適當層面定位連結,形成五鏈(資訊,資金,製造,運輸,貿易)合一,加強合作功能,為末來多變的市場發展,先行打好根基,只有在互信,互讓的環境下,才可產生協同效應,避免形成惡性的價格競賽或攏斷市場局面!

 

        就供需產業和物流運輸而言,企業間不僅要把私利成見旁置,更要加強相互結構的關係聯盟,開拓互惠互利的合作空間並創造效益,建設產業間結構優化的形勢,提昇抗禦國際經濟一體化局面下的突發風險能力,使整個產業鏈不單能強壯擴大,並可諦造更多的附加價值,遂步扭轉目前經營的弱勢。
[ 產業聯盟與合一見後圖 ]www.talm.by3.net/view_news.php

 

 

 

三. 人本素質

 

        人本素質所蘊含的意義廣大精深,擁有廉潔自愛、誠信謙恭、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君子品德,是人性的崇高情操,這些‘人本善良’的情懷理念在現代講求唯利是圖、急功近利的商業社會裏早被淹沒,能夠放下私利,忠信報公的人真是鳳毛鱗角,可遇不可求。但在人為事業的商圈內,一個企業的成敗存亡,卻往往是取決於人本的因素。
 
下列的的管理思維,經歷多年驗証,在供需產業鏈及物流運輸鏈中頗見成效 :


INTEGRITY & KNOWLEDGE

 
Integrity without Knowledge is weak & useless
缺乏知識技能的誠信人仕是軟弱而無力的


Knowledge without Integrity is dangerous & dreadful
缺乏誠信的專業技能者是極度危險與可怕的
 
        所以,能在企業裏推廣人員心理素質的工作,有相當積極重要的意義,,例如幫助企業員工從社會心理方面,進行個人操守心態的調試,繼而培養內心境界對企業群體的忠誠度和合作性,讓員工體驗人性情操如何從日常化的企業生活裏相匯合,並於工作業務上,為員工設立良好的培育增值激勵機制,使其自然由之而產生對企業的歸附和忠誠,再行設計出合理見效的外包模式,這才是最穩固的基石紮根工作,此等原理亦適用於任何一種管理制度。 


        當人本基礎完善後,產業管治,制度文化,企業品牌才會逐步誕生。其後通過相當年代的實質變化和歷史考驗,慢慢減低人本主觀文化的影響,產業內部的法治機制才會順應地健康成長,對社會,國家和國際的營商環境帶來長遠而正面的效益。

 

 


 
作者 :
楊祖惠


香港物流商會 榮譽顧問  培訓及考評委員會委員長